2014年8月,巴菲特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了自己的84岁生日。伯克希尔的股价有史以来首次超过20万美元/股。这一天是70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这是目前全球最高的股价,巴菲特的财富已经达到了663亿美元。根据分析报告,这个数字90%是60岁以后获得的,99%是50岁以后获得的。似乎我们都有机会努力工作。
20年前,当我读《巴菲特道路》的第一版时,我看到了列出公司财务数据的图表,从吉列到美国运通,从盖科保险到华盛顿邮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度增长的栏目排列整齐,一年比一年高。我大吃一惊,心想:“中国股市什么时候会有这么好的公司?”当时中国有400~500家上市公司,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不确定。且不说小投资者无法预测,就连董事长也很可能不知道两三年后他会做什么,很少有一个负责任的一家之主站出来说:“我们为股东的利益着想!”
日前,苹果股票以6000亿美元的市值创下历史新高。知名搜索公司谷歌刚刚庆祝成立10周年,股价上涨17倍,市值达到4000亿美元。这些年来,我听过太多“中国的环境出不了好公司”之类的话,但总有人在努力。
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中国有了“伟大”的公司,比如腾讯、百度。根据巴菲特的十二大投资原则,无论管理层的诚信和可持续经营,一元原则和利润率,这些伟大的中国企业的业绩都是显著的。
重温经典的时候,当年有一些缺点,也有新的理解,比如所谓的“一元”原则。当一家公司有净利润时,它可以选择向股东支付股息,也可以保持不分割。这个问题一直都引起很大的争议。赞成分红或者认为如果不分割,管理层就会乱花钱的人(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反对分红的人可能认为分红还是要交更多的税。与其一边交税一边分红,不如加新钱。
在这个问题上,巴菲特创造了一个指数为——的“一美元原则”。如果公司选择不支付股息,那么公司剩下的每一美元都会创造至少一美元的市值。市场的短期波动很难预测,但经过一个周期,公司的价值自然会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善于创造股东价值的企业,会随着市值的增加回报股东,破坏价值的经营能力也会随着市值的减少而表现出来。巴菲特认为,“优秀企业留存的每一美元,最终都会创造至少一美元的市值。”比例越高越好。
人们惊讶的是,谷歌的股价在过去十年的上市中上涨了17倍。事实上,自2005年上市以来,中国同行百度甚至超过了谷歌。
2005年8月,百度以27美元/股发起IPO,盘中最高价151美元,收盘价122美元,市值40亿美元。如今,百度的218美元/股,其实就是2010年“一劈十”后的股价,相当于之前的2180美元。从27美元涨到2180美元,涨幅约80倍,以首日收盘价计算甚至达到18倍。但上市第一天就买了百度的人,第二年就面临着痛苦的煎熬,因为股价几乎跌了一半。有一些人生般的选择:前途一片光明,但你还在吗?
当时百度真的不便宜。发行价静态市盈率高达540倍,收盘价高达2450倍PE。当时谷歌只有74倍。这么高的价格还能有这么好的回报,完全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极其好。从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百度的营业收入从1.17亿元增长到319亿元,增长了270倍。净利润从1.2亿增长到105亿,增长了870倍。其净利润率也喜人,2013年为33%,2012年更是高达47%。
这些年来,百度没有收到过一分钱的现金分红,也没有玩过分拆上市或退市的金融技术。上市以来累计盈余约300亿元,全部留存,无现金分红。同期,市值从40亿美元增长到766亿美元,人民币市值增长超过4000亿。也就是说,每1元人民币的留存创造了13元的市场价值。巴菲特最喜欢的盖科保险公司的比例是1:3.12。如果他知道百度的比例高达1:13,他会高兴得合不拢嘴。百度是“一元”原则的优等生!
但是巴菲特会买百度吗?他一直对高科技公司不太感兴趣,但他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人,例如,他在几年前大举收购了IBM。除了能力圈的范围,可能他会觉得45倍pe不够便宜。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