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几年前巴菲特的传记,真的像看到了一束明亮的光。从那以后,我一直以自己是价值投资者而自豪。但我真的是价值投资者吗?2004年,伊利法人股信托和封闭式基金都是打折的东西,更像是Gresle的烟屁股理论,我对成长的不确定性一直极度保守。后期,招商银行和张裕对成长股的投资从50倍下降到5倍,原因是招商银行的收购和银行股的估值,虽然业绩实现了。张羽被外国红酒直接打死的时候还没长大。为什么,也许我们对银行业了解不够。例如,银行业可能更像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比如张裕对企业了解不够。即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占有程度。
换句话说,茅台自2018年三季报跌停推荐以来,涨幅接近140%,19年涨幅超过100%,与我上一轮张裕招商银行的业绩相差甚远。那么这两个时期有什么不同呢?
1.对企业的理解深度完全不同。19年第三季度,在跌停投资茅台一年半,慢慢开仓了解企业,敢于弥补。重要的是要知道茅台大跌两天后还是500多,但我17年第一次开仓的时候才430。当时给自己定的不超过500建茅台的底仓,但最后还是一路往上买,最高价800,最后跌到660才建的底仓。
2.张裕对应的现金流折现法根本没有实现,业绩不佳,竞争加剧,缺乏护城河,而茅台的现金流几乎是确定的,但问题又来了,我找不到第二家这么确定的企业。那么,我应该成为股票价值投资者吗?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茅台,我是什么?是否只是茅台的有无决定了价值投资者?
再来细分一下茅台今年的涨幅。业绩相当令人满意,没有亮点,就是企业没有创造超额收益。所以上涨的是市场估值的回归和溢价,这不是价值投资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我从来没有把估值以上的收益视为收益,市场随时可能收回。只有当茅台的业绩远高于我当天的估值表时,才是超额收益。茅台,底仓不卖。
2005年之前,我问身边的人,五粮液哪个茅台好喝,80%的人选择茅台。但是我买五粮液十几年了,因为当时权证打折,我买了方水晶,期待更好的人才,但是为什么17年第一次买茅台200股?
五粮液权证折价是贪婪的,或者说格雷索的烟屁股理论,方水晶是投机的,因为小公司可能成长得很快。其实从长远来看最好还是买龙头。一美元比一美元更有价值。随着市场的发展,垄断是必然的结果。投资是行业的主导投资。
那时候我才知道价值投资就是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我根本没搞清楚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怎么选择行业,怎么选择领导者,选择的逻辑是什么。这些都是近几年看了很多的前辈的精华。感谢杨天南先生,丹斌先生等等。
当你习惯了长期赚快钱,就会养成投机的习惯,影响价值投资。因为快钱让人不安分。当我放弃了赚快钱,慢慢进入了价值投资领域。每年10%就够了。今年,茅台直接完成了7年目标(7年10%会翻倍),接下来还要等6年。目前茅台的估值在830左右。
十年过去了,我还是觉得茅台是我目前最好的投资标的。可能一个专家了解了其他行业之后,他对其他公司的确定性和我不一样,就像我对茅台的确定性和读者不一样一样。我是安全资产,对你来说不是。
十五年前,如果遇到现在的我,很大概率我是不可能说服以前的我投茅台的。而当年我大概也没有直接听找一堆茅台的问题。现在我觉得我还有这个问题,但我现在会有意识,至少事后会反思。于是在网上看到有人拿全通教育和茅台比,说茅台跌到60就笑了。也许我没有那么极端,但那只是锅说壶黑。
综上所述,茅台是债权,所以我觉得我还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当茅台的业绩计算不清的时候,我还持有五年以上,当其他公司的总投资比例超过茅台(也就是茅台的仓位降到50%以下)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一个幸运的人,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体验到了自己内心的流动,更幸运的是,他还能从上面的东西中赚钱。最大的幸运是我还能增长心智。如果投资是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天赐良机。心流体验让金钱流向心灵的自由。这一切的基础是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全。读完万卷书的千里之行,我们的祖先其实告诉了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2020年将是我们千里之行的第一年,从零开始。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