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简的大道。上周六晚(北京时间),投资巨头巴菲特再次以给股东的一封简单信件的形式,为全球投资者开设了一堂开放式投资课。
笔者认为,虽然投资理念和策略没有绝对的区别,但巴菲特的观点确实对A股投资者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回购规则”中学到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真实价值。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指出,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伯克希尔才会回购其股票股票:第一,伯克希尔的股价低于实际价值;二是公司完成回购后仍有足够的现金。
无论是回购自己还是投资他人,核心逻辑都是买方有充足的现金流,资产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巴菲特来说,资产价值的评估不仅仅取决于账面数字。2018年,伯克希尔放宽回购政策,将此前“回购价格不能超过每股账面价值(BV)的1.2倍”的规定改为“允许以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价格回购”。
对于A股,而言,由于会计政策、市场演变、商誉变动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之间确实可能存在差异,且有可能双向增减。以减法为例,未及时计提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可能非常惊人;从加法的例子来看,蓝筹股的很多固定地产资产被严重低估,使得账面价值扭曲。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提升专业知识或借助专业机构识别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可能是跑赢大盘的最佳选择。
其次,巴菲特的“婚姻收购理论”揭示了并购;a只是媒介,成功靠的是“婚前冷静判断,婚后努力经营”。
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幽默地将收购比作婚姻。“起初,婚姻是幸福的,但后来,现实开始偏离婚前的预期。有时候,新婚夫妇会给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在其他情况下,幻灭来得很快。在追求收购的阶段,我们总是充满乐观。”
坦率地说,并购的概念;a在A股市场往往有着非凡的坚持性,一些上市公司也愿意用并购的概念;a实现更高水平的估值。然而,事实上,并购的目的;a应该是为了公司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而M & ampa本身只开启了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早期判断不准确或后期并购;一个进步达不到预期,就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负面拉动。
此外,巴菲特收购企业的三个标准在A股市场也值得借鉴:第一,有形资本净额必须获得良好的回报;其次,它必须由称职和诚实的经理管理;最后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
再次,从巴菲特的风险认知出发,关注A股市场“关键少数”对上市公司的杠杆影响。
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透露,伯克希尔面临的风险之一是其投资决策和资本配置依赖于少数关键人物。
A股市场也需要关注“关键少数”的正负影响。对于A股持续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来说,从“关键少数”的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做起,就如同“对症下药,从深学”,无疑会事半功倍。
去年底,一线监管部门对“关键少数”进行专项培训,要求“关键少数”警惕上市后资本运作的冲动和陷阱,围绕上市后主营业务和技术创新,利用好资本市场;同时,为避免非法资本运作,不能通过非法担保、利益输送、发布标的物、炒作股价甚至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
此外,笔者注意到,巴菲特在信中还提到,低利率和低税率在股票创造了非常好的投资环境笔者认为,A股市场在这些方面甚至有更好的政策环境。无论是近年来推动的减税降费,金融机构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还是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的各项举措,都为股票,的融资和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或许连巴菲特先生都会羡慕。事实上,对于A股市场的政策环境来说,海外“聪明资金””的持续净流入或许已经表明了态度。
送梅花,鱼传尺子。笔者认为,在投资市场的篝火中,如果巴菲特写给股东的“家书”能读成“A股风味”,其收获自然不会亚于古人所描述的。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