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运行与证券市场
(1)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因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行业因素:行业周期等因素。
(3)公司因素
(4)市场技术因素:股票市场投机操作、股票,市场规则、证券监管部门监管行为。
(5)社会心理因素
(6)市场效率因素
(7)政治因素
2.宏观经济变化与证券市场
(1)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股价核算);
B.高通胀下的GDP增长(证券价格下跌);
C.宏观调控下的GDP增速放缓(稳步上升);
d、扭转GDP变化(由降转升);
(2)经济周期与股价波动的关系,
(3)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温和稳定的通胀对股价影响不大;
b .通货膨胀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但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股价会继续上涨;
c、严重的通货膨胀非常危险;
3.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1)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务管理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国,财政政策主要发挥“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可分为宽松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宽松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减税降税率扩大减税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补贴可以刺激股价上涨,
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可以简单地用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支出、增加赤字来扩大社会总需求。证券价格上涨;在社会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简单地利用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赤字、增加公开市场出售的政府债券数量、减少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减少社会总需求,降低证券价格。
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宽松”和“紧缩”政策可以一起使用。如果总支出效应大于税收效应,证券价格就会上涨。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宽松”和“紧缩”的财政政策也可以一起使用。减少支出的紧缩效应大于减少税收的刺激效应,对证券价格不利。
(2)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价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有:种。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贷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发行量也会相应减少。通货膨胀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提高,否则会降低;
2.再贴现政策,主要关注短期政策效果;
3.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指为规范市场货币供应,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证券的政策性行为。增加货币供应,在金融市场购买证券(政府债券),否则出售证券。
中国的货币政策分为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意味着:如果市场价格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则认为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将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行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认为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那么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放松信贷管制;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
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负债经营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经营风险,降低股票和债券价格。
利率上升将吸引资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和价格下降。
(4)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国内产品竞争激烈,出口型企业会增加收入,进口型企业会增加成本,利润受损。b、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会导致资金外流,市场价格下跌。
C.当汇率上升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反过来又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引发通货膨胀。
d、汇率上升时,为了维持汇率稳定,政府可能动用外汇储备,抛售外汇,减少本币供应,而市场价格会下跌;同时,回购政府债券时,政府债券的市场价格也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