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知道了股票的估值方法和股票市场的波动规律,就能保证全方位投资股票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应该说,这些都是我们在股票投资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但是,要想在股票,真正投资成功,还是需要掌握和这些知识基础同样重要的实际投资方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先说说股票投资的心理准备。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也谈到了心理问题,指的是股票市场的公众行为心理。这里讨论的是实战中股票投资者的心理波动。说到这里,可能所有的股票投资者脑海中都会闪现两个字——贪婪和恐惧。实际上,真实投资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情绪和心理,远非贪婪和恐惧。当然,贪婪和恐惧是必须经历的两种心理状态。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先说贪婪。在我们的语境中,贪婪多少有点贬义。应该说,不断努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人的本性,而人类文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之一,就是人类创造的有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永远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或者说,人类不断努力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贪婪就是这种追求所蕴含的一种人性。然而,当我们使用贪婪这个词时,我们似乎更倾向于将其描述为一种过度的追求,或者一种超出我们能力的奢侈。问题是这些都是定性的描述,我们很难给出什么是贫穷和贪婪的定量标准。
如何做好在股票?投资的心理准备
如果抛开道德判断,中立地分析,是否可以用“贪婪”这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投资心理:
投资者不想获得投资回报。当这种投资回报的预期超出了个人分析能力和信息认可的范围时,他仍然擅长这种希望,这就是投资中的贪婪。
在我们给自己命名的这种“投资中的贪婪”中,有两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一个是对投资回报的渴望,另一个层次是当这种渴望的日本标准超出我们自己的控制时,我们仍然执着于它。
同样,这里没有道德判断,只有风险和回报的评估。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层所谓的“投资贪婪”并没有错。股票的每个投资者当然都希望获得回报。正是这种对利润的渴望驱使他开始投资活动,并为成功而努力。
显然,风险来自第二个层面,即这种收益预期超过投资者能力时所带来的风险。如何管理这种风险,是每个股票投资者掌握自己“贪婪”心理的关键。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投资者以5元/股的价格投票购买了1000股A公司股票。经过分析,他认为股票应该值7元/股。这里我们不关心他的分析理论。是他自己认真的专业分析,或者道听途说,甚至是他自己有朝一日拍脑袋的想法。无论如何,有两种基本情况可以澄清。
他认定这家公司的股票价值是7元/股。
同时,他不确定这个结论一定准确,因为我们已经说过,任何股票的分析都有前提条件,而且任何人都很难100%确定他自己的分析一定准确。
在这种背景下,当A公司的股票低于7元时,他总是抱着股票,期待股票的价格上涨,而当股票的股价涨到?袁/股,他可以做两个选择,一个是卖掉获利,另一个是继续持有。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卖掉一部分,剩下的留着。这里,我们着重对投资心理进行分析。如果他做了这个选择,他就会有卖出和持有两种心态,我们接下来对这两种心态的分析也会同时有效。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就用以上两个选择来分析他的投资心理。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任何看似简单的选择都可能带来各种不同的投资结果,从而对这个投资者产生心理影响。
例如,他选择以7元的利润出售。这时候他应该很开心,因为他获得了2000元的投资利润,同时他也获得了自己正确的投资判断所带来的心理满足。从那以后,如果股价下跌,他会更开心,但如果股价继续上涨(这是常有的事),涨到8元/股时,他可能还是很平静,但他应该不会那么开心。如果涨到9元、10元甚至15元,遗憾和懊恼恐怕远远大于幸福。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当股价从15元跌到12元和10元时,他可能会再次买入。假设他在10元的时候增加了一点投资本金,又买了1000股。当股价回落到7元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盈利2000元,而是变成了浮亏1000元。恐怕这样的故事在股票市场经常发生。
如果股价涨到7元,他选择不卖。当股价涨到前面提到的8元、10元甚至15元,他肯定会很开心。这时,他可能会卖出或仍然持有,因为8元、10元或更高的价格都在他最初的预期价格之外。既然他预期7元的时候没有卖出,同样的心理作用下,他可能在后续的上涨中还是不愿意卖出B。
如果股价连续上涨1次后出现涨跌,他从8元、10元甚至更高回调到7元,他可能会重新执行原计划,7元卖出,赚2000元,但肯定不如第一次7元卖出那么开心,甚至非常后悔。这时,他可以能不是想着自己赚了2000元,更多的是想着比在10元时卖出时少赚了3000元,比在15元卖出时少赚了8000元,甚至会有亏损了这么多钱的感觉。我们很多人恐怕都会有同感,这就是人性。
如果这样的情绪冲乱了他的思维,使他期望股价再次回到8元、10元,甚至更高,面在股价回落到7元时,没有执行最初的分析判断去卖出,当股价继续下跌到6元、5元时,这位投资者恐怕更是懊悔,当股价跌破5元时,他已经不是盈利多少的问题,而该考虑如何面对亏损了。股市中这样的故事同样不少。
还有一种情况,这位投资者最初以5元/股买入1000股后,股价始终没有涨到7元甚至买入后就被套,一路下跌到4元、3元。其实股票市场中每时每刻发生的故事要比这位投资人所面临的情况精彩复杂得多。比如,股价只涨到6~6.5元不再上涨.如果不卖股价可能会跌同5元甚至更低,如果卖了,股价可能会继续上涨,他又该如何等等。
我们这里只是借此例子列举几种简单的情况,以便分析其中包含的投资心理。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贪婪”贯穿于投资的始终。他在7元或10元时继续期望上涨固然是“贪婪”,就是在5元开始建仓时,“贪婪”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因为无论他是如何得出股价会涨到7元/股的结论的,他都无法100%的肯定这一分析定准确,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贪婪”是每个投资者时刻要面对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尽管我们说在他5元开始建仓买入:之时,“贪婪”已经存在,但此时“贪婪”的缘由只是因为他对7元目标价位的结论不能完全肯定,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充分运用股票价值的分析方法,掌握股票的波动规律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该股票的信息,并付出努力,他可以将这种不确定性降到最小,或者说他就能更加确信股票的目标价值。而且一旦他确信了目标价位,比如本例中的7元/股,那么,就他的内心来讲7元/股就上升为这支股票的其实价值。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简单而清楚的结论,那就是,在这个例子中,这位投资者,在5元/股建仓买入,并期望7元/股的卖出是一种合理的投资计划,而如果他期望在7元以上爽出获得超额利润,则这种心理就是典型的“贪婪”。
因而,在这个例子中复杂多变的投资心理就转化成了一个简单明确的操作,在5元/殷买入后股价达到7元时卖出,不到7元时持有。
如果股价在达到7元后,继续上涨到8元、10元甚至15元,他的确也会懊悔,但这种懊每不应该是后悔在7元时过早卖出的操作,而应该责问他自已,为什么在当初的分析研究时没有算计到股价会超过7元,而达到更高的价位。
也就是说,错误出现在他的研究判断方面,而他的操作则是完全正确.他应该做的是修正自己的研究分析方法期待在以后的投资中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不是在没有充分的依据之前.随便修改此次7元时卖出的投资操作。
这里,引出了股票实战投资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在股票投资中,研究分析与实战操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我们要做的是分别把两件事情做好,从而使得我们的投资风险更小,回报更高。
在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后,操作的任务就是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市场情绪的起落或者股票价格的涨跌,都不是改变操作计划的理由。改变操作计划的原因只能是基于对研究分析结论的修正。所以,在这个例子中,他应该在股价涨到7元时坚央卖$,同祥的理由,在7元以上的任何买入都是错误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会有7元时卖出的犹像,以及10元后又买入的错误了。
应该说,当这位投资者在5元买人后在股价涨到7元时卖出后,他已经完成了一买一卖的投资操作,至于之后该股是不是还会涨到8元、10元甚至15元已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如果他希望在10元时重新买人,唯一的理由是他经过分析后得出新的结论,认为该般在10元买后会肯定获利,但即使如此,他此时的分析操作已经与他第一次操作没有任何关系了,他可以把10元时的再次买入看成是买入了另一支股票,这样更能帮助大家理解上述分析。
同理,如果他在5元买入后,股价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他应该做的是继续持有,等待股价上涨到7元。如果要改变这操作 ,除非是他的研究分析重新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果股价上涨到6.5元接近于7元义总是无法达到7元鉴于任何分析都存在误差,他在最初制作操作计划时应该给出误差范围,比如7元士5%等,如果达到这一范围同样应该执行卖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贪婪是人类的某种天性,如果任由贪婪影响我们的情绪,会对股票操作产生很大负面作用,导致投资亏损,如果我们了解了导致贪婪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贪婪是可以管理和掌控的。
声明: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我们更懂通达信炒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