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借助艾略特波浪理论对人类行为模型的分析是颇有说服力的,但如果我们忽略了人类行为模型的本质,简单地机械地复制外部的波浪形态,那么在真实的股票市场中,分析股市波动将是非常困难甚至困难的,因为现实世界要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现实中股票市场波动的特征。
首先,在现实市场中,我们一般很难确定自己在某个时刻所处的波浪的位置,因为市场是不断波动的。如果我们打开股票市场的年线图、月线图、8-图或分钟图,我们会发现无论时间周期多长,市场都在不停地运动。
做空,市场波动的特征几乎是一样的,市场上任何一个长期的波动都是由很多小波动组成的。可能大浪穿越到T,小浪可能在下行波。通常较大波浪的起点和终点只能在波浪结束后才能确定。这些波可以是单个波,也可以由几个扩展波组成。至于是否会产生扩展波,或者扩展波的具体数目,仅从波动理论很难得出结论。
此外,波浪的实际运行特性往往超出波浪理论的规范框架。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在市场的向上运动中,市场已经越过了之前的高点,达到了新高。当我们以为是新的上涨浪潮时,市场可能只是大突破,转跌。事后我们证实,这次假突破只是上升结束时的第5波,而不是第3波的延伸波。也就是说,在现实中,有时第5波的高点可能会高于第3波的高点,并不像艾略特波浪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整齐规范,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其他波浪中。
如何讨论股市波动的现实和人的行为模式?
再者,这种波浪理论只描述了波浪的形状,却无法调控每一个波浪的运行时间,这也使得现实中的波浪很难预测。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波浪运行的时间段或波浪波动的具体幅度的定量研究也非常广泛,比较重要的有斐波那契系数计算、黄金分割计算、整数计算等。
他们通常会分析股票市场已经出现的波动值,找到每个主要的高点和低点,然后用上述方法预测下一个高点或低点的具体时间和点位,并试图确认当前股指运行的趋势和波动的性质。应该说,确实有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分析这种计算,其中有些是有见地和深刻的。但恐怕没有人能保证100%的预测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预测在碘上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下一个预测的时间点,市场可能不会转,也可能出现转,但只是小范围的反弹,市场并没有如期改变趋势。这些都是常有的事。
其实抛开影响市场的其他因素,单从数理逻辑来看,斐波那契系数和黄金分割都确实是存在于我们宇宙中的数学规律。将它们应用于股票市场波动的分析确实会有很大帮助。但是,我认为宇宙中的数学规律可能远不止我们知道的数字序列。如果考虑不同时间点各种规律的相互作用,只能从这两点学习。
此外,市场波动是否会按照艾略特波浪理论描述的五浪上涨三浪下跌运行,这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据我所知,市场上其实有很多波浪作业的理论,有些是艾略特波浪的改进,有些是自成体系的。
如果我们分析股市波动背后的行为理论,也可以看到真实的市场比理想的模型状态要复杂得多。比如现实中我们只能判断某一时刻整个市场的盈亏数量和盈亏幅度,很难把握这一时刻股市运行的具体波动性。比如市场上一些强调人的系统性事件,可能会改变整个市场的预期,进而改变股市原有波动的方向等。很多时候,这些行为模式很难立即定量分析。
这从理论上解释了波浪理论在现实中应用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