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产业,就是企业集团,其成员由于其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互替代性而处于相互接近的状态,由于产品替代性的不同而有别于其他企业集团。
在国民经济中,一些行业的增长与GDP的增长保持同步,而其他行业的增速高于GDP,而一些行业的增速低于GDP。针对这种现象,如果选择一家企业进行投资,就要研究它所属的行业,也就是研究行业的性质,尤其是成长趋势。了解行业的成长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通常,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从增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也称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以下是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
现阶段,由于新行业刚刚诞生或新建,只有少数创业公司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由于该行业的创业投资和产品的研发成本在初期相对较高,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狭窄(因为公众对其还缺乏了解),销售收入较低,因此这些创业公司不仅可能在财务上没有利润,而且普遍亏损。同时,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以及较小的市场需求也使得这些创业公司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此外,在初始阶段,企业也可能因财务困难而面临破产的危险。因此,这类企业更适合投机者而不是投资者。初期后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产业将逐步从高风险、低利润的初期阶段转向高风险、高利润的成长阶段。
(2)生长阶段。
在此期间,具有一定营销和资金实力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是资本结构相对稳定的较大企业,于是开始定期分红,扩大经营。成长阶段,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消费者试用,新产业的产品逐渐以自己的特色赢得了大众的喜爱或偏爱,市场需求开始上升,新产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供给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投资新产业的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产品也逐渐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元化、高质低价发展,新产业面临厂商与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这种情况将持续数年或数十年。因此,这个阶段有时被称为投资机会期。这种情况的持续将导致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和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需求将日益饱和。制造商不能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增加市场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须依靠额外生产、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研发新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击败竞争对手,维持企业的生存。
然而,这种方法只有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良好的企业才能实现。那些财力和技术薄弱、管理不善的企业,或者新加入的企业(因为产品成本高或不符合市场需求),往往会被淘汰或合并。因此,虽然这一时期企业利润增长迅速,但面临的竞争风险也很大,破产率和兼并率相当高。在成长后期,由于行业内厂商与产品之间的竞争规律,市场上的厂商数量在大幅下降后开始趋于稳定。由于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销售增速放缓,盈利机会迅速减少,整个行业开始进入稳定期。在成长阶段,虽然行业还在成长,但此时的成长是可以衡量的。因为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小,行业波动较小。此时投资者因经营失败而造成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分享行业增长带来的收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成熟阶段。
行业的成熟阶段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在此期间,少数在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每个厂商都占据了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因为两者匹配均匀,市场份额比变化幅度较小。厂商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加强售后维修服务等。行业的利润因一定程度的垄断而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市场占比相对稳定,新企业进入成熟市场难度较大,风险较低。原因是市场已经被原大企业的比例分割,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新企业往往因为未能迅速获得风险资本补偿或产品销售不佳以及在资金周转困难而倒闭或转产
在行业成熟阶段,行业增速下降到较为温和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整个行业的增长可能完全停止,产量甚至可能下降。由于资本增长的损失,该行业的发展很难跟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当国民生产总值下降时,该行业甚至遭受更大的损失。然而,由于技术创新,一些行业实际上可能会有新的增长。短期内,很难确定何时进入成熟阶段,但总而言之,在这个阶段开始时,投资者希望收回资金
(4)衰退阶段。这个时期是在长期稳定之后出现的。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原有行业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减少,产品的销量也开始下降。一些制造商开始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利润更高的行业。结果,原来行业的厂商数量减少,利润下降。至此,整个行业进入了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衰退阶段,厂商数量逐渐减少,市场逐渐萎缩,利润率停滞或持续下降。当正常的利润无法维持或者现有投资的折旧完成后,整个行业就会逐渐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