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实际上是控制权和流量需求(效率)之间的权衡。对于国有经济来说,需要根据其私人收入来选择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的私人利益实际上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基本性质、能源消耗和作用范围。也就是说,要确定国有经济的哪些行业或领域需要保留和发展,要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哪些领域必须占据控制地位或应该退出,这样各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在市场上竞争。这是当前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重组国有企业的重点。

减持?国有股的范围是什么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四大类。

1.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效率或盈利,这必须建立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具体来说,有重要的军工、核工业、特种印刷企业等等。

2.自然垄断行业。在这些行业中,自然垄断的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要保持较强的控制地位,这将有助于国家对自然垄断进行调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样的行业主要有五个,分别是基础电信、铁路、电力、燃气、自来水行业。

3.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国企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公民的一定需求,而不是纯粹为了盈利。主要有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金融和保险的一部分。

4.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企业。国有企业之所以要成为这些行业的重要骨干,就是要以国有经济的实力和优势,保证国家层面的产业竞争力和高科技领导力。如大型油田、大型矿山、大型钢铁、大型石化、汽车制造集团、大型建筑公司、重要国家实验室、重要电子企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企业等。

专家普遍认为,在第一类行业中,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参与相关经营活动。在第二类行业中,一些国有企业可以占据绝对控制地位或相对地位,而一些行业可以相对控制而没有绝对控制,同时允许非国有企业进入。第三类行业很难盈利或者利润很少,所以只有国企才会成为经营者。至于第四产业,必须保留和建设一批国家绝对或相对控制的企业,但不需要垄断。只要非国有经济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发展,就应该允许、鼓励进入。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